网站首页 > 无锡民生> 文章内容

无锡民生无锡滨湖:力推社区“自治”做好民生必修课

※发布时间:2014-8-5 16:00:1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新华网南京6月24日电(应康伟 李琏 毛旭东 吴婷君)无锡市滨湖区河埒街道蠡桥社区大成村作为自然村已有近40年历史,消防设施和灯等基础设施相继出现“老化”。“原住民”屠阿姨和陈阿姨向相关部门反映后,区消防大队、无锡市灯管理处第一时间联系了社区,并召集居民代表召开协调会,听取大家意见,在一个月内就“搞掂”了这些问题。

      在河埒街道,除了“社区事、居民议”外,各个社区还通过“增能”、“减负”,激活基层组织“神经末梢”,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社区自治,并初步形成了良性循环的“自治生态”,社区发展活力倍增,每个居民都成了社区的建设者、参与者、管理者、共享者。最显著的一个成效:在滨湖区第一届社区服务公益创投项目评比中,河埒街道共有三个社区得,在全区各版块中拔得头筹。

      在无锡滨湖区加快打造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关键之年,在“大力推进全省‘政社互动’试点区建设”的当下,“河埒人”此番探索,无疑具有样本意义。近日,记者走进河埒,近距离感受社区自治带来的活力和效益。

      街道组织自上而下推进“自治”

      在蠡桥社区居民代表协调会上,共设多少个消防器材存放点,每几户设置一个存放点、灯如何架设比较合理?这些问题都由居民代表和相关部门具体商讨。之后,居民还委派小区内老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监督小组,负责督办项目的质量、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这么快就能解决,真是没想到。”尝到自治的甜头,屠阿姨、陈阿姨开始主动上门向租住户宣传消防安全知识,一下就从“意见代表”变成了新村消防安全宣传员,从社区事务的“局外人”变成了“当家人”。

      蠡桥的“自治”,只是河埒街道创新社区管理的一个缩影。

      穿行在该街道11个社区间,记者发现,一套“以党组织为核心、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社会公益组织为辅助、参与为径”的活力十足的基层自治机制,正在11平方公里辖区内茁壮成长。在街道党工委苏建良看来,这股“自治”热,是街道自上下而“循循善诱”取得的成效,也是辖区各社区突破地域界限、激活社区管理的必然选择。

      “河埒街道区域总面积仅11平方公里,却容纳了11个社区、20多万人口,辖区既有商品房、安置房,又有老新村、自然村,各社区内人员情况复杂、服务对象众多,虽然进行了扁平化管理、网格化服务,但还是双拳难敌四手。”该街道办事处主任虞艳给记者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有1.8万居民的社区,工作人员仅23个,一方面,他们被各种统计、台账、会议绑住了“手脚”,优化社区服务的精力被大大分散;另一方面,社区参与机制不完善,居民自治意识不强,管理难度加大。

      在资源、各方逼仄中,如何让社区管理“事半功倍”?努力寻求突破的“河埒人”最终将目光锁定“社区自治”。“想要拓宽服务渠道、增加社区活力、促进和谐氛围,社区自治显然是一个重要平台。”虞艳说。

      为了自上而下推进“自治”,一方面,街道组织各社区“当家人”“走出去”,实地考察学习了温州、苏州、常州等地社区的先进管理经验,有了切身体会后,再邀请专家进行专业培训,进一步提升管理;另一方面,定期组织各社区座谈交流,相互“取经”,用“荣誉+励”的形式,引导大家进行“比学赶超”,并对入公益创投的项目进行补贴,调动社区创新管理的积极性;同时,握指成拳,整合11个社区的资源和力量,全力推进河埒建设省“政社互动”试点街道。

      创新管理带来发展活力!辖区北桥社区“公益联盟之家”、“草根议事堂” 畅达了渠道,“五线谱工作法”获得2013年区级社会治理创新三等;蠡桥社区优化内部资源、整合外部资源,通过“微创投”,让专业的人提供专业的服务,管理压力大大降低。“社区自治打破了上级与下级、单位与社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参与社区建设的界限,社区工作效率倍增,服务质量提升,社会效益呈倍增趋势。”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评价。

关键词:无锡民生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