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分类信息> 文章内容

第九届中国文化遗产无锡论坛解读无锡模式

※发布时间:2019/3/12 7:38:1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中国江苏网4月12日讯 昨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无锡市人民和江苏省文物局承办的第九届中国文化遗产无锡论坛在锡举行,论坛对近年来无锡文化遗产模式进行了解读。中国文化遗产无锡论坛,旨在推动文化遗产的认定、调查和,研究和解决文化遗产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建设与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高规格主题论坛。该论坛自2006年常设无锡以来,已经连续举行了八届,本次论坛围绕《中华人民国文物保》的执法实践,交流和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完善文物法制建设的新思、新方法、新举措,推动文化遗产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无锡文化遗产已得到全面更新,文化遗产工作实现了从激进的城市向和谐的城市更新转变,从城市建设的包袱向城市发展的动力转变,从文物单体向文化空间、文化转变,从行政强制向认知转变,从后期文物抢救向前期参与机制转变。全市对文化遗产的和利用进入历史最好时期。“十一五”以来,无锡在新一轮城市转型发展中,以历史的态度,从文化迈入文化自觉,全面提升文化遗产利用水平,助推城市转型发展,文保水平得到大幅提升。目前,全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单位31处,省级文物单位72处,市级文物单位273处,大型地下文物埋葬区5处。在全国率先公布《无锡市工业遗产名录》二批34处、《无锡市乡土建筑名录》10处、《无锡古镇、古村名单》10处。国保总数居全国大中城市第15位,各级文保总数均居全省第三位。无锡城市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已形成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镇村——名人故居——历史建筑“点线面”相结合、层次分明、体系完整的文化遗产利用框架。全市现有鸿山遗址、阖闾城遗址两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清名桥、惠山两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荡口古镇、长泾镇、礼舍村三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高城墩遗址、骆驼墩遗址、鸿山墓群、阖闾城遗址四项“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目前,无锡正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全面提升清名桥和惠山两大历史文化街区水平,聘请知名世界文化遗产专家,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提炼遗产的普遍价值,完善规划,精心整治修复。长达11公里的城区运河故道和长1.6公里、面积17.78公顷的清名桥街区被列入国家大运河申遗点,汇聚118处古祠堂的惠山祠堂群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这些充分彰显了无锡的历史文化个性,为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奠定了的文化基础。文化遗产是城市历史的实物,搭建起城市今天与历史的联系,形成了城市最独特的和气质。无锡从和吴文化入手,挖掘和提炼吴文化的内核,形成了“崇德、重文、务实、创新”的无锡城市。目前,吴文化博览园分东区和西区两部分,东区主要位于新区鸿山街道和梅村街道,总体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以伯渎港为纽带,包含泰伯庙、泰伯陵、鸿山遗址等重要节点;西区阖闾古城规划面积6.54平方公里,包含阖闾城遗址公园、伍相祠、太湖十八湾等景观资源。充分依托阖闾都城、鸿山遗址、梅里古都等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吴文化展示中心、研究中心和教育中心,奠定无锡吴文化发源地的地位;全面、系统地展现吴文化特色,体现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教育人、熏陶人、影响人的作用,充分彰显“崇德、重文、务实、创新”的城市;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努力实现文化传承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不断提升吴文化的吸引力和辐射力。(记者/周洲)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历史文化遗产面临不少新情况,工业遗产、乡土建筑等特殊类型文物立法滞后,国有土地转让、出让中文化遗产尚未形成机制,非物质文化遗产缺少法律保障等问题日益凸显。2010年江苏省批准的《无锡市历史文化遗产条例》是无锡市一次积极有效的探索,成为全国第一部以“历史文化遗产”为题的地方性法规,具有鲜明的无锡特色。以“历史文化遗产”为题进行立法,是无锡市在国内的首创,将历史文化名城、街区、不可移动文物、博物馆管理、考古勘探、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加以全面系统的规范。王震在新疆

  

关键词:无锡论坛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