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健康生活> 文章内容

无锡泥师们有了行业组织中青年“倷泥模模”传承大梁

※发布时间:2018/4/9 22:19:11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我买了好几对惠山泥人送给我的老师,蛮可爱的,就是有点贵,而且不能讲价。”29日下午,“无锡惠山泥人专业委员会”成立。有网友评论:无锡大阿福名满天下,惠山泥人从来不缺少粉丝,让惠山泥人更好地下去是大家的愿望,也是惠山泥人成立行业组织的意义所在。

  惠山泥人从业者中,很多人并不愿谈行业现状,有的人刻意回避,怕说的话得罪人;有的人因为以前说得太多,但说了也白说,索性就不高兴再说了。曾经辉煌的无锡惠山泥人,长期存在着这样的尴尬局面。“摆在我们面前的现状非常严峻”,无锡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潘基峰直言不讳地指出,无锡惠山泥人原先从业人员很多,有生产企业、创作人员,而今惠山泥人产业萎缩、从业人员不断减少,惠山泥人艺术的研究、传承、创作和创新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青黄不接,加之外地泥塑产品不断冲击无锡市场,严重影响惠山泥人这一无锡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与传承。

  市场经济时代,传统手工艺普遍处于低迷状态,学手艺耗时,学出来难糊口,惠山泥人行业进进出出了很多人。在潘基峰看来,惠山泥人发展受限的原因之一就是惠山泥人缺少生活的实用性,只有观赏性,而发展成强势产业的宜兴紫砂则两者兼具。不但如此,由于惠山泥人没有经过烧制,不易保存,使其流大打折扣。由于不易保存,惠山泥人仅存的实物最早的也仅限于清代。而事实上,关于惠山泥人的记载,目前最早见于明代的《古今图书集成》,距今有数百年历史了。

  虽然惠山泥人出现了传承问题,但多少年来,只要一讲到无锡,就会讲到惠山泥人。身为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潘基峰感触太深了:惠山泥人的知名度早已享誉国内外,惠山泥人不但是无锡城市文化的一张名片,更成为无锡对外交流的文化使者。2016年,无锡市与弗兰克斯顿市缔结友好城市五周年,一对高1.5米、重100公斤的无锡城市吉祥物“阿福、阿禧”出现在弗兰克斯顿市艺术中心内,供当地市民观赏。

  惠山泥人的城市地位不可,惠山泥人的发展牵动。目前,惠山泥人行业的整体规模如何?无锡地区的从业者大概有多少?潘基峰表示,这一数字难以统计,因为惠山泥人行业长期“各自为政”、力量分散,从业者们有目共睹。上月,泥塑大师王木东的学生徐根生和惠山泥人市级非遗传承人池志坚找到潘基峰,希望能成立一个惠山泥人行业有法人代表的组织,让分散的惠山泥人从业者有共同的家园。潘基峰很高兴,一边向上级汇报,一边给他们出主意,要求他们严格按规范成立组织、制定章程。徐根生和池志坚一个个去征求惠山泥人国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省大师的意见,向惠山泥人厂、惠山泥人研究所有限公司等单位发出了邀请,得到市文广新局、惠山景区等部门力挺。

  29日,无锡惠山泥人专业委员会成立,隶属于无锡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成立大会上,王木东、喻湘涟、王南仙、柳成荫、李仁荣、王国栋六位大师作为专委会的顾问悉数到场。“一直希望有人出来挑担子”“趁身体还可以,我们愿意带啊”“工艺美术行业,大家聚在一起比较好,以前也是在一起的”大师们你一句我一句,每个人都有太多感慨要说。在签到单上,写着50多个人的名字,这些人也是无锡惠山泥人专委会的现有。他们中不光有惠山泥人从业者、传习者,还有文化企业的负责人、策划者等,以中青年为主。“我们希望团结、吸纳这个行业的所有艺术家和热心于无锡惠山泥人事业的人”,潘基峰在成立大会上发表了一段有力的发言。他说,对于惠山泥人目前的困境,大家不能光靠上级部门的救济、政策、扶持,要靠行业自救、自强、自立,专委会的成立,就是要为此做不懈努力,尽己所能化解危机。抱团发力才能出重拳,潘基峰希望专委会能够发挥出最大的团结力量,善于化解矛盾,形成工作合力,避免内耗,积聚正能量,只要对惠山泥人事业有利的事,大家都要抱团前行、互相尊重,学会做加法,这是艺术行业兴旺的。

  据了解,作为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专业委员会,无锡惠山泥人专委会将承担起艺术传承、创作和创新的任务,要担负起后备人才的培养,担负起精品力作的创作,用作品说话,在全国、全省的艺术赛事上多为无锡夺。徐根生和池志坚也进一步明确了专委会的职责:创作、研讨、交流、展览、传承、、业务培训等,为会员办实事,突出服务性。惠山泥人国大师、省大师是无锡的“宝”,接下来,专委会将重点抢救和整理大师资料,让大师的艺术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今年,专委会还计划举办一个相当规模的惠山泥人作品展。

  潘基峰鼓励徐根生他们建起惠山泥人工作群,让大家线上线下保持互动。除加强本地交流,专委会的另外一项要务就是与各地同行加强业务沟通。放眼全国,很多地方都有泥塑艺术,最著名的产地,除了无锡惠山,还有天津泥人张、陕西凤翔、白沟、山东高密、河南浚县以及等地。“请进来”和“走出去”都将是专委会今后的努力方向。无锡惠山泥人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对于历史悠久、发展不易的惠山泥人而言,是一个新的开始。潘基峰鼓励全体会员,把分散的力量聚集起来,大家的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门艺术、一张城市名片。

  惠山泥人的创始年代很难确定,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已有一定知名度,远在几十公里外的武进县都有无锡泥人出售,且品种也不少,不仅有各类人物,还有脸谱、面具等,说明泥人在当时已达到相当的艺术水准。明代文学家张岱在他的《陶庵梦忆》卷七愚公谷条记载“无锡去县北五里为铭山(锡山),进桥店在左岸,店精雅,卖泉酒、水坛、花缸、宜兴罐、风炉、盆盅、泥人等货”,可见当时的泥人已成为商品进入商铺。

  到了清代,据徐柯《清稗类钞》卷四十五《工艺录、泥人条》记载:“高南巡,驾至无锡惠山,山下有林者,卖泥人铺也,工作精妙,技艺万端,至此命作泥人数盘,饰以锦片,金叶之类,进御之,大称赏,赐锦甚丰。期物至光绪时,尚存颐和园佛香阁中,庚子之乱,为西人携去矣。”可见,无锡泥人在乾隆年间,技艺水平已非常成熟。当时的无锡人周镐在他的《咏惠山泥美人》诗中写道:“款款纤腰掌上珍,琅珏为骨水为神”

  相传,慈禧太后五十寿庆时,无锡的地方官特意到惠山定购了一套精致的八仙上寿,惠山泥人再次传入宫廷。1910年(宣统二年),中国历史上首次以名义主办的国际性博览会“南洋劝业会”上,无锡泥人获银牌。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不安,惠山泥人作坊纷纷倒闭,艺人们失所,少数艺人制作如大阿福、寿星、等佛像以求平安和勉强维持生计。2006年,无锡惠山泥人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