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无锡新闻> 文章内容

特写:米新江老师和他的信息技术提高班

※发布时间:2017/9/13 15:19:29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新华网1月9日电(记者刘军)有人说他上课荒诞不经,他的学生却说他的课堂妙趣横生;有人对他的教学方式嗤之以鼻,他的学生却对他的课堂恋恋不舍。

  由他创建的师范学院信息技术提高班创造了高校教育的一个不小的就业“奇迹”。米新江告诉记者,从提高班2001年创立以来,到目前为止提高班毕业后起薪全部5000元以上,一年后年薪平均达到10万元。他们有的甚至被邀请到田湾核电站、IBM环宇大厦、海淀大厦、中国电力科学院等重要科研单位实习,并全部以优异成绩被成功留用。

  米新江的教学方法很独特,他说他的教学是“授之以欲;受之已愉;渔之以渔”。他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样的教育理论已经完全不适合今天的现代化信息化教育。在“传”“授”“解”的过程中,学生们是被动的,由此而产生的后果,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了。正是这些传统经典的教育思想,并桎梏了中国的现代化教育。

  米新江教授介绍,师范学院信息技术提高班主要旨是借助于信息技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持久性学习的能力。提高班从2001年开办至今,共举办了9期,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从第一期到第四期,是第一阶段;从第五期开始,是第二阶段即由“信息技术提高班”向“信息素质提高班”转变的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是提高班人才培养的“普通到特殊的”发现阶段。提高班建立之初,只是作为学生第二课堂的一个拓展活动,只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基本IT技能培训。但有个别学生,经过提高班的IT入门教育,特别是后期的自身努力,将IT变成了“主业”,成为了职业的IT人才。通过对这些从普通提高班学生中涌现的“特殊”学生的观察和分析,发现他们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非凡的自学能力,良好的品质毅力。而那些“普通”的提高班学生,他们几乎了这些特质,也就没有了“学习生命力”。如果帮助这些普通的学生逐步恢复这些特质,他们会不会成为那些“特殊”呢?如果可以,就可以将每个“普通”的学生“创造”成为“特殊”的学生。这样的话,“特殊”也就成了“普通”。这个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看到了希望,就从第五期开始,为普通的提高班学生创造条件,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就到了第二个阶段:“特殊到普通”的创造阶段。

  学校的相关领导告诉记者,信息技术提高班学习一般来说学制4年,他们全都是来自师范学院体育、 文学、经贸、物理、化学等非计算机专业的一群普通学生。全都是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到提高班学习。4年下来平均每个每人要学100多门专业课程,包括(软件工程,UML,ROSE,EA等)这样一些专业的学科课程。信息技术提高班现有近200人,10年来提高班共举办了9期。然而这么多学生,这么多年,提高班的却只有一个老师,那就是米新江。

  经过10年的摸索,米新江在对提高班的之所以取得成功的不断总结后,认为通过信息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只要再造“学习生命力”就一定能使之成为出色的学生,他们一样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功。

  显然,米新江的教学方法受到了业内关注,2011年12月22日,在大学主办的《计算机教育》社组织下,大学计算机系的郑莉教授、理工大学的教授、交通大学王移芝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杨小平教授、中国石油大学陈明教授和天津师范大学计算机系的王立柱教授,一行来到师范学院对米新江的信息技术提高班进行观摩。

  观摩结束后,业内的这些知名教授对米新江的新颖教给予积极肯定的同时,也表达了各自的看法。这样的教学方法是不是可以大面积推广?这样的教学方法是不是值得所有高校效仿?尽管没有最终统一的答案,但作为一次探索,米新江老师和他的信息技术提高班无疑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推荐:

  

关键词:无锡阿福网